欢迎浏览我公司网站!!
重庆圣佳斯资讯
结合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划定5个公共服务主导区
时间: 2024-03-11浏览次数:
各位邻居:前不久家住丰台为您报道了丰台火车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的消息回看请戳近日首都商务新区暨大红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0年一2035年)正式发布大红门地区位于丰台区东部,北至东城区与丰台区区界,南至南

各位邻居:

前不久

家住丰台为您报道了

丰台火车站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的消息

回看请戳↓

近日

首都商务新区暨大红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层面)(2020年一2035年)

正式发布


大红门地区位于丰台区东部,北至东城区与丰台区区界,南至南四环路,东至光彩路,西至马家堡东路,总用地面积7.59平方公里,是北京南中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都商务新区暨大红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化落实《南中轴地区规划》多提出的“大国首都功能的新兴承载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彰显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样板区、首都南部崛起的核心引领区和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将南中轴地区建设成为生态轴、文化轴,发展轴”的总体要求,立足“首都商务新区的战略内涵,践行文化艺术和绿色生态引领的发展模式,将大红门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示范区,带动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引领区、有国际吸引力的首都商务新高地和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新中心。

下面,就来一起看看

首都商务新区暨大红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层面)(2020年一2035年)

具体内容

街区划分

结合现状社区边界、功能布局、权属边界、自然边界等要素,将大红门地区划分为6个街区、48个主导功能分区。


发展目标

近期环境整治与品质提升初见成效,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人居环境显著改善,重要功能节点建成并投入使用,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中期,城市服务能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显著改善,国际化要素集聚初具规模,国际商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首都新兴功能体系初步显现,形成富有艺术气息、城市活力和国际特色的高品质综合城区。

远期,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首都功能体系,建成安全低碳、和谐宜居、智能高效、多元融合的公园城市样本,成为首都新兴功能的重要载体和引领城市南部地区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规模控制

落实分区规划和街区指引的人口规模要求,以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促提升、引导区域职住平衡为出发点,加强存量空间盘活利用,逐步引导居住和就业人口的迭代置换,形成城市南部地区的就业中心。

规划居住人口总规模上限为13.16万人,就业岗位总规模约11.79万个。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732.73公顷,规划地上建筑规模控制在1147.41万平方米以内。其中,居住建筑规模上限为595.58万平方米,就业建筑规模上限为411.20万平方米,三大设施建筑规模下限为140.63万平方米。

细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框定三类用地规模总量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规模不低于88.69公顷。

规划产业用地规模不超过115.78公顷,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

规划居住用地不超过209.87公顷。

规划三大设施用地不低于100.61公顷,其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85.89公顷,交通设施用地约8.14公顷,市政设施用地约6.58公顷。

划定主导功能分区,保障重点功能布局


围绕四大核心功能,结合腾退疏解用地,合理确定用地功能布局,推动中轴空间秩序重塑,规划划定48个主导功能分区。

沿南苑路划定11个商业商务主导区,重点承载文化商务、国际商务功能,并针对性完善高品质生活服务功能。

沿凉水河划定8个绿地水域主导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形成高品质的滨水生态休闲区。

依托东西两侧居住用地划定18个居住主导区,重点推动国际社区建设、逐步推进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改善。

落实首都功能区承载需求,结合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划定5个公共服务主导区,重点推进重大项目选址工作,完善区域性体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布局。

结合首都功能区及轨道站点划定6个混合功能主导区,重点地区承载文化博览、国际金融等功能,现状居住区面向周边就业及居住人群提供商业休闲、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


细化主导功能,明确功能提升方向

着眼未来首都功能拓展需要,重点布局首都功能区,构建以文化博览文化商务、国际商务、科技文化为核心,特色服务为支撑的功能体

拓展文化博览功能。以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为依托,集中承载文化博览艺术展演和休闲娱乐功能,打造文化演艺活力中心。

培育文化商务功能。以文化传媒和内容制作为引领,积极发展出版发行、品牌管理、媒体运营、演艺经纪、教育培训等功能,提升文化产业服务能级。

植入国际商务功能。以国际组织和高端智库为龙头,战略性承接国际咨询服务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功能,助力全球治理功能拓展,打造国际商务新高地。

完善科技文化功能。以特色楼宇经济为依托,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重点集聚信息服务、创新孵化、展示发布等功能,构建科技创意功能网络。

优化特色服务功能。完善国际服务体系,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发展国际教育和医疗服务,强化高品质商业供给,丰富生态游憩和特色休闲体验,打造高品质国际化典范城区。

空间布局

以中轴为统领,规划形成“两轴四区、一带多点”的整体空间结构。

两轴:依托南苑路和现状大红门路构建“礼乐”双轴

沿南苑路布局大型公共建筑和文化商务办公建筑,以秩序性空间序列打造“礼轴”,体现礼仪感和庄重感:沿古御道布局特色商业和休闲空间,以灵动的多样场所形成“乐轴”,体现人文性与活力性。

四区:依据主导功能划分御道文创商业区、红门文化商务区和两侧的生活服务配套区

御道文创商业区集聚发展文化创新、商业服务、文化展示、创意办公等功能;红门文化商务区重点承载文化演艺、文化商务、国际商务等功能。

一带:建设凉水河生态景观带

结合用地疏解腾退,植入文化和服务功能,融合城市功能节点,打造3段主题滨水空间,加强各类景观要素精细化设计,形成北京南部地区的高品质滨水活力走廊。

多点:沿“礼乐”双轴塑造多个功能节点

重点建设大红门御道步行街、福海文化公园、大红门艺术公园、文化商务新红门4个核心节点,打造文化创意触媒、增强公共空间活力,形成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展现新时代首都建设风范的重要窗口。

城市景观总体规划


一轴:构建城市景观中轴。在南苑路沿线增加公共绿地、重塑两侧建筑风貌,形成“礼序乐和、独具魅力”的首都景观中轴。

两廊:沿大红门路和凉水河打造2条景观视廊。将大红门路改造为御道步行街,形成以都市休闲为特色的景观视廊;改善凉水河沿线蓝绿空间,形成具有生态活力的景观视廊。

多点:设置多个景观节点和地标建筑。重点打造福海文化公园、大红门艺术公园2处一级景观节点及三河水岸公园等多个二级景观节点,并在南四环路与南苑路交叉口、原大红门服装商贸城2处布局地标建筑。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加强对大红门东门房等现存历史文化要素的活化利用,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植入文化功能,结合所在片区功能进行整体化打造。保留具有标志性的时代建筑,结合片区功能进行提质改造升级,延续大红门地区服饰商贸文化印记。

加强对南苑苑门、苑墙等己消失历史文化要素的挖掘展示,进一步考证历史遗迹的历史信息和空间位置,合理利用文化元素符号,恢复苑墙文化印记,建议在大红门艺术公园内意向性展示大红门苑门,并结合周边文化博览设施和展演场馆打造文化艺术主题的公共空间。

加强对传统戏曲文化等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民俗节庆推广传统文化,对西铁营花钹挎鼓、海户屯秧歌、众友聚义中幡圣会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建设非遗传播基地和文化体验展示场馆。


蓝绿空间规划

修复凉水河沿线生态环境,按照治理标准疏浚整治河道,提高河道排洪能力。结合腾退用地增加滨水绿地,恢复沿线自然生境。利用街道空间改造增加沿街绿地,构建“两轴两带、双核多点”的绿色空间格局。

两轴:在南苑路和大红门御道沿线增加街道绿色空间,打造2条区级绿道

两带:在南四环路和凉水河沿线形成连续的绿色空间,打造城市公园环和滨河绿道,形成2条市级绿道。

双核:在凉水河与南苑路、凉水河与大红门御道相交处布局大面积公共绿地,打造福海文化公园、大红门艺术公园2处生态绿核

多点:充分利用可改造用地增绿建园,形成若干社区公园和游园,将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100%。

规划水面面积为27.86公顷。规划凉水河整体河道上口线宽度为70一94米,河道及两岸绿化隔离带总宽度为135一234米;马草河河道上口线宽度为30米,河道及两岸绿化隔离带总宽度为70米;旱河河道上口宽度为24米,河道及两岸绿化隔离带总宽度为64米;凉风灌渠上口宽度为15米,河道及两岸绿化隔离带总宽度为55米。

在凉水河、马草河和旱河周边地区重点打造居住社区类、休闲游憩类和商业办公类三类滨水空间。居住社区类滨水空间分布在南苑路西侧,重占布局服务周边居民的休闲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休闲游憩类滨水空间分布在福海文化公园和大红门艺术公园周边,结合滨水开放空间重点增加文化商业功能。商业办公类滨水空间散布在凉水河沿线,重点增设商业服务设施和室外活动空间。


重点地区空间规划

结合重大项目选址工作推进,在重点地区落实“三纵一横六区”的空间格局。

三纵:承续大红门地区“礼乐”双轴理念,以秩序性空间序列打造“礼轴”,体现礼仪感和庄重感;以灵动的多样场所形成“乐轴”,体现人文性与活力性;重点建设凉水河海户东路至大红门东路沿岸景观地区,结合公园绿地与文化博览功能精细化布局,打造融入文化展示和文化演艺功能的凉水河生态景观。

一横:以福海文化公园为主要节点,严格落实管控风貌要求,结合TOD综合配套服务区进一步细化设计,提升临泓路至时村大街沿线整体风貌,打造高品质城市景观带。

六区:结合更新建设片区改造及现状建设情况,优化大红门地区空间结构,沿中轴由北向南划分科技文化区、御道商业区、TOD综合配套服务区、文化博览区、国际商务区和活力绿心等六个实施分区。


重点地区空间形态与高度分区管控

1、天际线

南苑路沿线新建建筑高度严控在40米以下,东西两侧逐渐升至60米,使中轴地区整体形成中间低、两侧高、错落有致、舒缓开阔的天际线。严控南苑路两侧的城市界面,更新地块建筑后退控制线10米,新建地块中贴线率不低于85%,形成规整的街道界面,体现礼仪性和庄重感。

南四环路北侧形成中间低、两侧高的天际线形态,凸显中轴平缓开阔的形态。

凉水河向两岸望去,在北侧形成中间开敞、两侧逐渐升高的滨水天际轮廓线,在南侧形成开敞空间与建筑交错布局、错落有致的滨水天际轮廓线。

2、建筑形态

面向凉水河、南苑路等主要道路及公园方向安排建筑的主要立面,形成城市重要界面。南苑路两侧商务办公建筑宜采用街区式布局,强化中轴空间秩序;南四环路北侧高层建筑可采用组群式布局,底层宜开放,凸显城市门户形象。

3、明确基准高度分区,建立整体高度秩序

规划范围内基准高度分为7个等级,建成区部分基准高度分区尊重现状建成情况,按照现状高度进行高度管控;规划新增及更新部分根据基准高度划分原则,确定新建建筑主要区间为9一80米。

特色风貌管控


落实分区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场地空间特征和区域发展定位,将大红门地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为“中国气质、南苑风韵、国际风尚”

新中式建筑风貌区主要分布在大红门御道步行街沿线和大红门艺术公园周边。建筑风格应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特色,造型简洁大方,色彩宜以砖灰色系为主,材质宜以砖石为主,辅以木材、钢材等多种元素,沿街界面采用实体墙面与开敞空间穿插错落的方式,打造独特的街道、院落和公共空间。

本土现代建筑风貌区主要分布在南苑路沿线地区。建筑风格应体现本土建筑符号和现代建筑风貌,形式简洁大气,色彩宜以亮灰、红灰色系为主,材质宜采用钢材、铝板、玻璃幕等,侧重展示时代特色。

国际现代建筑风貌区主要分布在南四环路北侧。建筑风格应体现国际化和现代风貌,色彩宜以亮灰色系为主色,宜采用石材、玻璃、钢材等材质,沿街界面强调连续性和协调性,重点展现高端办公氛围。

建筑风貌协调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居住片区。建筑造型应简洁大方,重点营造舒适平和的氛围,色彩宜以银灰色系为主,宜采用涂料、外墙砖等材质,打造干净整洁的沿街界面。高层住宅屋顶应适当增加顶部形态设计,部分公共建筑可增加屋顶绿化或体育活动场地,并保持整体色彩与周边环境相协。

慢行示范区规划

1、高标准建设慢行示范区

划定御道文创商业区、红门文化商务区为慢行示范区,优化步行环境,构建连续舒适的林荫路步行系统,确保慢行示范区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绿荫率达到10,同时落实《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环境规划设计标准》(DBII/1761一2020)对大型商业办公区等重点地区步行及自行车路网密度的要求,步行交通路网密度不低于14公里/平方公里,自行车交通路网密度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精细化设计道路交叉口,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在人流密集地区建设智慧过街系统,实现人车分行,保障行人安全。

2、布局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

改造现状大红门路作为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沿线标识再现御道历史文化遗迹,从木樨园桥永外老街开始,沿大红门路由至大红门桥,向南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御道衔接,全长约3.3公里,结合周边用地功能分段设计道路断面。在凉水河两侧建设连续贯通的滨水绿道,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两侧绿道全长约7公里。规划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里程达到11公里左右。

3、形成连续慢行网络,优先保障道路空间内步行和自行车路权

除快速路主路外,各级城市道路两侧均需设置连续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路权,规划道路红线内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色空间比重不应小于50%。

结合城市更新,建设海绵城市

完善水安全保障系统,优先利用凉水河、大红门御道步行街作为雨水的水系行泄渠道和道路行泄通道,充分发挥福海文化公园的区域雨水调蓄功能,完善下凹桥区的雨水调蓄设施,保障规划范围内的防洪排涝安全。

沿凉水河因地制宜设置雨水管道末端截污处理设施与净化湿地,构建凉水河生态缓冲带,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河道生态功能,

规划范围内街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7%一87%。主导功能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5%一95%,其中木樨园桥至赵公口桥北侧的主导功能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5%;重点功能区的主导功能区为城市更新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沿凉水河的主导功能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5%。


小编还总结了部分

大家比较关注的规划内容,

涉及交通路网、公服等方面。

道路交通网规划:

1.建立五级道路系统

快速路:包括南三环路、南四环路、马家堡东路,总长度约8.5公里。

主干路:包括南苑路、临泓路时村大街,总长度约5.5公里。优化调整南苑路道路断面。

次干路:新建5条次干路,总长度约22.1公里。规划贯通海户东路跨越凉水河衔接春泽路,提升光彩北路为次干路,局部调整大红门西路路由。

支路:增加规划范围内支路网密度,总长度约2L4公里。

其他道路:凉水河两侧巡河路约7.4公里;步行和自行车专用路约11公里(大红门御道约3.3公里,蓝线范围内滨水绿道约8公里);街坊路约12.4公里。


2、提高路网密度及规划实施率

更新建设片区构建“小街区、密路网”的用地开发模式,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保留提升片区重点打通断头路、挖潜道路资源,鼓励打开现有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

规划道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城市干道平均间距约为400米,御道文创商业区、红门文化商务区道路间距约为180米,以居住功能为主的保留提升片区道路间距小于250米,道路用地率约为26%,道路规划实施率达到100%。

3、科学确定路口交叉形式,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规划保留现状木樨园桥、大红门桥2处互通式立交,洋桥、赵公口桥、大红门东桥3处分离式立交,中远期改造马家堡东路为快速路(大兴机场高速联络线)改造公益东桥立交为互通式立交,增加与临泓路的分离式立交。

支路及街坊路与主干路相交按照右进右出组织交通;凉水河两侧巡河路为单行道路,与其他道路相交按照右进右出组织交通。

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规划:

1、依托轨道交通快速直连对外交通枢纽及城市功能中心

规划新增M11线,设置洋桥站(新建)、木樨园站。规划大红门地区内有M8线、M10线等城市轨道线路及木樨园站、海户屯站、角门东站、大红门站、石榴庄站、大红门南站等7处站点,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实现轨道交通车站800米半径范围覆盖94%的就业岗位和93%的居住人口,确保首都商务新区45分钟直达首都国际机场、30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20分钟到达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丰台站、北京朝阳站等铁路客运枢纽,30分钟直达什刹海-鼓楼、CBD、使馆区等城市重点功能区。

落实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开发建设的理念,优化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功能,适度提高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强度。规划建设2处综合型轨道微中心。结合站点出入口设置站前集散空间及标志性建筑,建筑形式以简洁大气的现代风格为主,结合沿街商铺塑造休闲商业氛围。

2、保障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等设施建设

规划南三环路、临泓路一时村大街、南四环路、马家堡东路设置公交专用道,总长度约14公里。公交站点需实现300米半径范围内人口100%覆盖。规划公交枢纽站、公交中心站、公交首末站多级公交场站,在具有停车功能的公交场站内配置建设充电桩、加气站等配套设施,逐步实现公交车辆新能源、清洁能源化。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基础教育设施用地27.43公顷,均为独立占地。其中幼儿园服务半径按500米计,小学服务半径按1000米计,中学服务半径按1000一2000米计。

规划保留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用地2.09公顷,新增用地6.23公顷。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至5万居民设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0.5至1.5万居民设置1处社区服务站的标准配置社区卫生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不独立占地,己设置卫生服务中心的居住区不再设置。

规划配置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每处规模100至150床,均为非独立占地,主要结合医疗卫生设施、社区会客厅、居住及社会福利等用地设置。

规划新增四类儿童福利院占地面积1.12公顷,同时兼有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以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职能,规模为100床,与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助残服务中心共同设置。

规划保留现状文化设施用地2.29公顷,新增市区级文化设施用地13.28公顷,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面积1.37平方米。

规划保留现状体育设施用地19.94公顷,新增用地5.69公顷。其中,市级光彩体育场用地,结合城乡统筹改扩建。

说明:本图文由家住丰台编辑发布,转载或摘编须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信息来源:丰台区人民政府官网


Copyright © 2002-2022 重庆圣佳斯商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8172号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