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我公司网站!!
公司动态
留下了汉族建筑、微派建筑、岭南建筑、西洋建筑、宗教建筑等与下司苗侗建筑交相辉映
时间: 2024-02-29浏览次数:
清水江 商贾风云 清水江干流全长459公里,是沅江的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在都匀称剑江,都匀以外称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汇入后始称清水江,至湖南黔城汇入㵲阳河后称沅江。 清水江两岸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流域内现有树种

旅游频道标1.jpg


清水江 商贾风云

 

清水江干流全长459公里,是沅江的主源,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谷江乡西北,在都匀称剑江,都匀以外称马尾河,至岔河口重安江汇入后始称清水江,至湖南黔城汇入㵲阳河后称沅江。

 

清水江两岸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流域内现有树种资源70余科300多种。聚居于此的苗族、侗族同胞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造就了清水江流域的木商文化时代。

 

通过调查勘探,清水江流域发现众多古代遗存,有史前遗存、战国秦汉遗址、宋明遗址、宋墓,以及民居、庙宇、宗祠、桥梁、碑刻、古渡、古井等。千百年来,这里滋养和积淀出瑰丽文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流域商贾云集,繁盛一时,是黔东地区和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

 




从下司古镇的多派建筑

窥探清水江的商贸繁荣

 

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人类文明,下司古镇地处清水江上游,顺江可达两湖、江浙,逆水可至都匀,向东可进凯里、雷山、台江,西出可至贵阳、安顺、云南。水陆纵横交叉,交通四通八达,是清水江上的“天然良港”。


1.jpg

下司古镇一隅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下司成为黔东地区和外界沟通的重要门户,随着水路运输不断发展,商来客往,下司商贸日渐繁荣,越来越多来自各地的商人在此聚集,经过岁月的洗礼,留下了汉族建筑、微派建筑、岭南建筑、西洋建筑、宗教建筑等与下司苗侗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多元化的建筑特征和文化。


苗侗聚居

吊脚木楼、侗族鼓楼,

少数民族建筑古朴典雅

 

走进下司,一排排吊脚木楼沿江而建,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其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和悬柱大多雕有图案装饰,一般有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关牲畜。

 

苗族吊脚楼是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所带来的古老干栏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逐步完善的,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载体。


2.jpg

吊脚木楼沿江而建


穿过清江街,来到鼓楼广场,可见呈宝塔形的侗族鼓楼高耸巍然,气势雄伟,足有13层,侗族把奇数视之为吉祥之数,所以重檐数皆为单数。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达21层。瓦檐上彩绘的山水、花卉、龙凤、飞鸟和人物图蓝绿相间,古朴雅致。

 

侗族鼓楼最显著的特点是外形似杉树下大上小,如宝塔,塔身重檐高密度叠加,通体全是木质结构,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重檐层层叠叠,从上而下,一层比一层大,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冬天可围坐烤火聊天。

 

侗族鼓楼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凝聚了侗族人民的团结力、亲和力和精神,是侗族文化的载体。

 

汉商流动

雕龙刻凤、如意呈祥,

汉族建筑精美华贵

 

黔商、晋商、川商、客商等汉族商人将汉文化带入下司,与下司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族建筑。

 

牌坊是汉族建筑特色之一,是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街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


3.jpg

禹王宫


下司古镇牌坊就是典型的汉族建筑,是清代八柱三开间立体式牌坊,牌坊上正反两面的抬梁穿枋上雕刻有许多精美的人文故事、寓意长寿幸福美满的动植物,中间顶部是一个雕刻有八仙的伞盖状八角藻井,寓意商人们在商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除了牌坊,在鼓楼广场还有雕刻着各种寓意呈祥的动植物和人物的下司戏台也是汉族建筑代表,戏台与当地苗侗民族建筑结合,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在供商旅客人娱乐休憩时,也为下司古镇添了一份吉祥如意。

 

徽商活跃

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派建筑优雅灵气

 

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被合称为“五大商帮”,凡是长江流域繁盛的集镇一般都有徽商活跃的身影,明清时期,下司古镇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徽派建筑便是他们留下的最好文化见证。

 

派建筑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下司徽派民居房屋主体以苗侗吊脚楼为结构,两边的墙体由石砖砌成,高于主体房屋,顶上飞檐翘角形似马头,得名马头墙,起到防火隔火的作用也称为封火墙。砖雕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房屋组成结构的木材、石材、砖材都经过精雕细琢,“三雕”和马头墙是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最大的特色。

 

除民居外,下司恩荣牌坊也是徽派建筑的代表之一,整个牌坊上都是精美的砖雕,牌坊是古代国家表彰的典范,牌坊就像石头雕刻成的勋章是家族荣耀的象征。


4.jpg

恩荣牌坊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走进下司,随处可见斑驳的徽派民居和牌坊隐匿在苗侗木楼中,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优雅灵气,自成风景。

 

粤商云聚

中西合璧、古为今用,

岭南建筑豪华气派

 

粤商是明清时期的中国“三大商帮”之一,粤商在全国分布广泛,实力雄厚,他们在全国自发组织组成同乡商会,修建会馆堆放货物、聚会和住宿,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广东会馆。


6.jpg

广东会馆一角


下司广东会馆便是一座岭南特色的建筑,岭南建筑的风格很多,有镬耳屋、骑楼、客家围屋、竹筒楼等。

 

无镬耳,不岭南。下司古镇的广东会馆便是典型的镬耳屋风格,,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风格因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从正面看两边高耸的墙体呈镬耳形,从侧面看就像一个“凸”字。镬耳山墙与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一样,具有防火隔火的作用,它的山墙可将风拦入巷道,通过门、窗流入屋内,有通风性能良好的特点。

 

7.jpg

广东会馆侧面


镬耳屋所用材料讲究,而且做工精细,大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两边的镬耳,收口处理工艺难度高;屋内装饰复古堂皇,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做装饰。中西合璧、古为今用建造的镬耳屋造价昂贵,所以一般人家是用不起也住不起的。住镬耳屋代表丰衣足食,象征富贵吉祥,民间传说镬耳屋象征着官帽两耳,具“独占鳌头”之意,切合经商之人的美好寄语。

 

站在小石路向上观广大会馆,造型独特,豪华气派,当年粤商经商的繁荣画面如在眼前。

 

禹王宫、福建会馆、下司古码头、江西会馆、阳明书院、观音阁、鲁班庙...... 时光匆匆,岁月斑驳,历经沧桑,带着历史足迹,从时光中走来下司古建筑物依然熠熠闪耀。

 

8.jpg

阳明书院


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亭阁错落有致,多派建筑古韵悠然,古代与现代,民族与地域,多元文化融合,多派建筑共生,多民族融合发展,印证着下司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黔湘川水陆通衢,六百年清江风华。”因水而生,因人而彰,因商而兴的下司,是名副其实的“清水江上的明珠”。




来源丨《贵州全域旅游》杂志

策划丨赵车

图文丨郭小旭

编辑丨吴娅 张芬

编审丨张齐


Copyright © 2002-2022 重庆圣佳斯商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8172号  HTML地图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