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我公司网站!!
重庆圣佳斯资讯
(2)建筑结构选型的主要是为了确定楼屋盖类别以及横墙间距
时间: 2024-01-16浏览次数: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1关键词:砌体;房屋;结构设计引言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叫做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由于抗震性能差,巳经逐渐退出了城市现代建筑市场。但是,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特点,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城镇以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砌体;房屋;结构设计

引言

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叫做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由于抗震性能差,巳经逐渐退出了城市现代建筑市场。但是,由于其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等特点,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城镇以及广大的农村中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砌体结构房屋设计中,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

1合理选择砌体结构材料

砌体材料作为一种地方性材料,具有取材容易、加工简单、砌筑工艺易于掌握,因而被广泛采用。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改进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传统制作方式和砌筑方法,是一种生命力极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砌体材料在我国大体可分为粘土类制品、蒸压类制品、混凝土类制品和以各类工业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等。目前常见的新型材料主要有:陶粒砌块、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当前各地除沿用传统材料粘土制品以外, 也相继制成以页岩、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烧结砖;以白灰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的蒸压砖;以及以细石砼(或轻质骨料)为材料的砼小型空心砌块等墙体材料。大部分地区有逐步替代粘土制品的趋势。

2砌体房屋结构设计要点

2.1合理选择建筑位置

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建筑结构设计参数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由于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别、地震强度、雪压和风压是不同的,因此在选取和计算建筑结构参数时,应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项目,在建筑结构设计之前,还应进行结构设计试验,结合专家意见来确定建筑结构的相关参数。建筑工程资料的全面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结构设计质量,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应尽量搜集详细的建筑工程资料,如建筑工程施工要求、设计规范、工程地质条件资料,仔细分析资料内容,确定准确的设计参数,避免由于结构设计参数不合理而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砌体结构的选型及布置

结构的选型是建筑造型确定的基本步骤,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能够与建筑师配合默契,协调统一。(2)结构的选型,首先在于建筑整体以及各部分的结构形式的确定,其次更要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结构的局部进行合理的处理。对砌体结构进行选型与布置时,首先必须采静力设计的方法,并结合建筑的抗震要求对其进行选型。(2)建筑结构选型的主要是为了确定楼屋盖类别以及横墙间距,并根据此确定静力计算的方案:刚性方案、弹性方案或是刚弹性方案。(3)砌体结构选型还应考虑到几下几点:一是,根据具体工程,选择合适的计算简图;二是,要求建筑结构的荷载传递路线应直接、明了;三是,应使用概念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结构整体的科学性、合理性。

目前,多层砌体房屋应该优先考虑采用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纵横墙应均蚨猿撇贾茫平面内应该对齐,竖向应该上下连续在同一条轴线上的窗间墙应该均匀布置。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震缝、伸缩缝、沉降缝。也就是不管是在平面上还是立面上,都应该尽量使得结构的几何形状、质量、刚度、延性等分布均匀、对称、规整,尽量避免产生突变。现浇楼板、屋顶不但可以很好的传递水平力,同时对墙体也增强了约束作用。因此,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及屋盖可以增强结构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

3砌体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3.1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建筑,其底层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而上部是多层砌体结构。通常情况下,此种结构主要用于街边的宾馆、办公楼等,其底层多为商店或是餐馆,而上部是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但是,一些设计师为了增加使用面积,把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与外层挑墙移到了悬挑梁上,导致建筑的底层的挑梁容易出现裂缝)。

挑梁裂缝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各层的挑梁都是按照其所承受的本层楼盖和墙体的荷载进行计算的。但是实际上,悬挑梁上部的墙体都是整体砌筑的,而下部墙体都是作为上层挑梁的底模,其荷载由上往下传递。针对上述问题,要想解决挑梁裂缝,应直接对计算简图与受力路线做更改。

3.2砌体结构布置方式与抗震问题

(1)横墙承重。通常情况下,房屋都是矩形平面的,这就使得其纵向刚度大于横向刚度,所以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即为设置足够的横墙。在地震中,墙体的破坏大多都是剪切破坏,所以墙体的抗剪强度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措施为:提高墙体材料的强度,增加横墙轴压力,尽可能地使横墙同时具备承重与隔断的功能。(2)纵横墙共同承重。若是房屋较大,设有沿房屋进深方向的梁支承于纵墙之上,导致纵墙承重。同时,楼板沿着纵向搁置,由使得横墙承重,横墙之间的距离不大,通常能够达到抗震的要求。此外,也可以将纵墙承重和横墙承重沿着竖向交替进行布置,此种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3)纵墙承重。应用此种结构布置方式,横墙之间的距离大,数量少,轴压力也较小,导致抗震性能较弱;而纵墙的数量较多,十分容易出现弯曲破坏。(4)混合承重。此种结构布置方式有多种方案,例如可以采用内框架砌体结构、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或是局部框架砌体结构等等。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有较大的使用空间,且施工十分方便。但是,由于此种结构的抗震性能不是很好。总而言之,在选择砌体机构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其扛着抗震性能、使用功能以及施工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因素。

3.3结构缝问题

对于复杂砌体结构而言,因为其平面形状较为复杂,立面体型十分不均衡,导致了建筑的各个部位的沉降区别较大。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在复杂砌体结构中的一些部位进行沉降缝或是抗震缝的布置。但是,一旦设置了结构缝,则会大大增加施工难度,防水处理困难,甚至在地震的作用下出现局部破坏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建筑结构布置时,应用一些方法,使得房屋的沉降差减小(绝对值处于10~20mm),加强地震力作用下应力集中或是结构相对较为薄弱的部位,从而达到减少或是不设置结构缝的目的。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砌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砌体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建筑位置,合理设计结构体系,并应综合考虑房屋的抗震性能、沉降问题、施工便利性等因素,避免出现安全隐患,保证结构整体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施楚贤,黄靓,蔡勇,刘桂秋,宋力,陶秋旺.框支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01)

[2]王凤来,陈再现.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承重墙体系发展概况及应用效益分析[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09(03)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砌体;强度;砌筑;质量

砌体结构是由砖、石材、砌块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由于造价低廉,易于就地取材,有良好的耐火性、较好的化学及大气稳定性,并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施工可以不需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简便等特点;目前,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城市仍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砌筑结构发生的质量事故比较频繁,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总结。

1. 设计方面引起结构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

(1)不精心设计,图纸内容粗糙、不准确。

有许多工程甚至是套用旧图纸,使用时也未经校核;有时参照别的图纸,但荷载增加了,而未作计算。有的虽然作了计算,但因少算或者漏算荷载,使得砌体承载力不足,如再遇上施工质量不佳,常常引起房屋倒塌。如某小学教学楼,二层砖混结构,工程接近完工时,突然倒塌,造成多人伤亡。事后查明,该工程只是参考一般混合结构布置,草草画了几张平面、立面、剖面草图就进行施工,而且使用低质小窑砖,经事后测定砖的强度不足,等级为MU5,砂浆只有M0.4,结构承载力严重不足,房屋倒塌已成定局。

(2)不进行方案优化,尤其不考虑空旷房屋承载力降低因素。

一些礼堂、食堂、车间,层高大、横墙少,导致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差、大梁下局部压力大,很容易引起质量事故。一般情况下大梁支承于砖墙上,可按简支梁进行内力分析。构造上做成能实现铰接(梁端可有微小转动)的条件,比较好的做法是梁垫预制,而不是与梁整体现浇。再就是遇到空旷房屋,可按框架结构计算内力来复核墙体承载力,若墙体不足以承载由此而引起的约束弯矩,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将窗间墙改为加垛的T形截面。有的设计人员注意了墙体总的承载力计算,但忽略了墙体高厚比和局部承压计算。高厚比不足会引起失稳破坏,而局压不足、又未设梁垫,或梁垫尺寸过小,则会引起局部砌体压碎,进而造成整个墙体倒塌。

(3)重计算、轻构造。

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整体性,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可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尤其是抗震设防地区。

2. 施工方面引起结构质量事故的主要因素

(1)原材料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砌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其承载力。水泥(灰)、砂子、水、掺合料等组分的成分、含量以及配合比的准确性,都会严重影响到砂浆的使用性能和强度,导致砌体承载力下降,施工中必须按照国家现行规范严格控制;块体材料的等级(强度)也必须满足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实际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导致砌体结构质量事故的概率约占30%以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砌体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砌筑质量,施工中除应掌握正确砌筑方法外,还须做到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可靠。以保证砌体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施工管理不善、工序不到位、质量把关不严是造成砌体结构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砌体接槎不正确、灰浆不饱满、组砌不当及砖柱采用包芯砌法等引起的结构频率很高。

(3)砌筑时在墙上任意开洞、留设脚手眼及沟槽等,砌体上施加了荷载或脚手架拆除后未及时填补洞(槽)、脚手眼等,都会过多地削弱墙体的有效面积,影响其稳定性。再者,墙体前期强度较低,而施工荷载又大,很容易造成墙体失稳倒塌。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及《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进行留设。有的墙体比较高、横墙间距又大,当楼(屋)面结构未施工形成整体结构时,墙体处于悬臂状态,且砌体初期强度又不高,施工中如不注意临时支撑加固,遇上大风或水平施工荷载等不利因素时,必将造成失稳破坏和伤亡事故的发生。

(4)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解冻前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观测、加固措施,留置在砌体中的洞(槽)、脚手眼等应及时填砌完毕,并清除房屋中剩余的建筑材料、机具等施工荷载,有条件时,解冻期间应暂停振动作业。保证砌体对强度、稳定和均匀沉降等的要求,防止砌体发生位移、倾斜及倒塌事故。

3. 砌体常见裂缝分析

(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过者剪力,当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砌体中便产生了裂缝。

(2)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地基土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胀土中的上部开始冻结,体积膨胀,向上隆起产生冰胀应力,而这种应力大小又是不均匀的,从而引起砌体开裂。

(3)温差引起的裂缝。

由于温度变化不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约束时,都会引起砌体开裂。此外由于混凝土屋盖、圈梁与砌体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亦会引起裂缝。

(4)地震作用引起的裂缝:

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结构的抗震性是较差的。固应严格遵守抗震规范、按规定设置圈梁及构造柱及其他抗震措施。

(5)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

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荷载作用下,将出现各种裂缝,以致出现砌体被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导致结构失效。因承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缝必须加固处理。

4. 裂缝预防

4.1防止裂缝的建筑措施。

为了防止砖混结构的房屋裂缝,在房屋总体布置方面应作以下考虑:

(1)在宽度10~15m多层房屋总体布置或群体建筑中插建时,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的距离宜控制在10~12m左右。在此距离不能满足时,应辅以其他措施。

(2)高大房屋与低小房屋相距较近时,低小房屋的边长宜平行于高大房屋的相邻边。

(3)低小房屋与高大房屋相距较近,刚度又较差,同时在施工时又不能很好安排,而且其长边与高大房屋相邻边垂直,应将低小房屋作分段处理。

4.2在结构措施方面应考虑的因素。

(1)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沉降缝:房屋高低差别较大或荷载差别较大时,应设沉降缝,将高度或荷载不同部分分开;房屋平面形状比较复杂时,不论高低都要分开;地基不均匀时,结构类型不同时,地基方法处理不同时,房屋部分有地下室、部分无地下室,分期建造时应分开。

(2)在有高低差别或荷载差别大的单元组合房屋中,若需设置地下室时,地下室则宜设置在较高或较重单元下,这样可减少高低或轻重单元之间的差异沉降。

(3)在单元或分段单元内,合理布置承重墙,尽量使纵墙拉直、拉通并贯穿房屋全长,避免中断、转折。横墙间距宜不超过房屋宽度的1.5倍或20m。

(4)在砖墙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高应不小于180mm,配置的纵向钢筋应不小于410,必要时梁高和钢筋还需加强。

(5)圈梁布置应沿房屋外墙四周封闭,内纵墙上亦应有圈梁拉通,有关距离应按规范设置。

(6)开窗面积应适当控制。墙身局部开孔削弱过大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梁等构造补强。

(7)对防裂要求较高的房屋,不宜采用中间设置柱子、四周为承重砖墙的内框架结构形式。

(8)用油毡将屋面板与墙顶分割开,做成滑动面。为了保证滑动面平整,铺油毡前用砂浆严格找平,油毡以铺两皮为宜。

(9)为了减少平面房屋顶层两端“八”字形裂缝,必要时可在顶层裂缝敏感区的墙两侧加钢筋网片。

(10)平屋面隔热层宜做在屋面结构层上面。

(11)温度伸缩缝和沉降缝缝内需保持畅通,不得填塞。

(12)屋面保温层与整浇层与女儿墙侧面脱开。

(13)为了防止底层窗台上出现裂缝,可在底层窗台墙中配置通长的细钢筋,或把窗台线做成小型钢筋混凝土过梁,或在窗台下作反拱。

(14)大梁搁置在墙上时,在大梁支座下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垫。

4.3处理砌体裂缝的常用方法。

处理砌体裂缝的常用方法有:表面修补,如填缝封闭、加筋嵌缝等;校正变形;加大砌体截面;灌浆封闭或补强;增设卸载结构;改变结构方案,如增加横墙,将弹性方案改为刚性方案,柱承重改为墙承重,砌体结构改为混凝土结构等;砌体外包钢丝网水泥,或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加强整体性,如增设构造柱、钢拉杆等;表面覆盖,对建筑物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的裂缝,为了美观的目的、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装饰材料,而不封堵裂缝;将裂缝转为伸缩缝:在外墙出现随环境温度而周期性变化、且较宽的裂缝时,封堵效果往往不佳,有时可将裂缝边缘修直后,作为伸缩缝处理;其他方法:若因梁下未设混凝土垫块,导致砌体局部承压强度不足而裂缝,可采用后加垫块方法处理,对裂缝较严重的砌体有时还可以采用局部拆除重砌等。

5. 砌体的加固方法

5.1扩大砌体的截面加固:

适用于砌体承载力不足但裂缝尚属轻微,要求扩大面积不是很大的情况。要求砖的强度等级与原砌体相同,而砂浆宜提高一级同时≥M2.5。具体方法有新旧砌体咬槎结合及钢筋连接两种方法。

其中:N——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

——由高厚比及偏心距查得的承载力影响系数

f、f1——分别为原砌体和扩大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A1——分别为原砌体和扩大砌体的截面面积

5.2外加钢筋混凝土加固:

一般适用于砖柱。外加钢筋混凝土。可以是单面的、双面的和四面包围的。竖向受压钢筋可用8~12,横向钢箍可用4~6。

5.3外包钢加固:

适用于加固砖柱和窗间墙。用水泥砂浆把角钢粘贴于被加固砌体四角,并用卡具临时夹紧固定,然后焊上缀板而形成整体。具有快捷、高强等优点。

其中:fa′——加固型钢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a、Aa′——分别为受压或受拉加固型钢的截面面积

Nav——由于缀板和角钢对砖柱约束而提高的承载力

σa——受拉肢型钢Aa的应力

5.4钢筋网水泥砂浆层加固:

首先在整个墙体两侧面绑扎钢筋(丝)网片,并用穿墙筋对拉固定后再抹以水泥砂浆层,形成组合墙体,用以提高砌体的承载力及延性。必要时水泥砂浆保护层可据设计要求厚度用支模灌注的细石混凝土层代替,加固效果更好。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框架;结构;抗震;砌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相结合的抗震设计方案

从汶川大地震已破坏的房屋看出,传统的框架结构设计已满足不了抗震要求,它的缺点是底层和顶层的梁柱截面都相同。虽然能满足静力状态下的结构稳定,却满足不了在地震特大复杂动力作用下的结构稳定,而且,梁柱相交的节点处没有抵抗地震水平作用力的构造设计,填充墙多采用非烧结空心砌块,抗压抗剪强度低,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差;它还有一个影响房屋抗震能力的严重问题,就是与梁柱结合非常差。在地震力作用下多被“甩出”,致使框架梁柱相交节点处形成了“铰”,“演变”成了不稳定结构,所以重者房屋整体垮塌,轻者结构破坏,不能再继续使用。笔者以为要改变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设计划分,二者结合起来设计施工,这样建造的房屋抗震能力就更强。怎样才能使二者结合起来呢?方案如下。

前面已说过,基础设计成整体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设计成筏式基础更为理想,并将基础放置在地表面。这样,地基即使在地震的作用下变形导致楼身倾斜,后我们还可以在基础下用工程技术手段纠正倾斜、建筑物仍能安全使用。考虑1 层梁柱受水平地震作用最大,以上逐层递减,所以梁柱截面尺寸亦宜逐层递减,即保证结构刚度和稳定,又能做到经济合理。在底板与柱相交处设“腋肢”,柱与梁相交节点处设“腋肢”和“加固角”。角柱设计成L 形,边柱设计成T 形。且1 层L 形角柱T 形边柱每边宽度最宽、顶层L 形边柱每边宽度最小。房屋横向的柱截面可加大。1 层梁截面高度宜适当加高、屋盖梁高度也应高于中间层。

外墙墙厚增加至490mm 厚,以提高外墙稳定性。宜使用烧结多孔砖,内隔墙可用空心砌块砌筑。内隔墙宜200mm ~ 240mm 厚。但传统的空心砌块减孔率宜缩小,即砖壁增厚、四角要用加固角补强,不但能实现梁墙联合承重,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房屋的抗剪切力和整体刚度及稳定性。而且也要视结构部位、宜掺砌适量的多孔砖横隔墙,以提高抵抗房屋横轴线方向的地震水平作用产生的剪切力。

施工时参照砌体房屋构造柱的施工规范,即先砌墙,后浇柱、梁。不宜砌“马牙”。但与混凝土接触面要缩口灰砌筑,保证墙与混凝土充分咬合。外墙窗洞口处、窗台处宜在两柱间通浇一层钢筋混凝土压板,宽度同墙宽。采用此设计施工方案不但能确保砖砌体与混凝土梁柱的牢固结合,又可节省模板工程费用,和模板工程施工时间。

楼梯间处墙厚宜采用370mm 厚墙、且要使用烧结多孔砖。楼梯梁板截面宜加大,配筋要调整。因楼梯间是易受破坏的薄弱部位。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空心板仍可合理安排使用。因为它有许多优越性,如自重轻,节省钢材、水泥、砂、碎石、模板,加快施工进度等等。前已说明,但它在安装拼缝工序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板缝易开裂,整体刚度差。仅从汶川震倒的房屋画面看到,空心板在安装拼缝施工工序没有按照“胶合”空心板拼缝的工艺要求施工,加之板侧壁形状也不利于胶合,所以,空心板多数都是单体脱落,板侧壁“光光滑滑”,没有任何胶合的痕迹。所以笔者以为空心板仍可应用,但要改变空心板侧壁形状,采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如C40 以上,体现水泥胶浆的“胶合”作用,同时空心板拼缝工序要纳入强制条文标准控制施工质量,因为它涉及到结构安全,以往人们都没有重视这道工序。另外我们在两板对头处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空心板是能保证结构安全的。是什么构造措施呢?就是在空心板端头保留露出8cm ~ 10cm 长的低碳冷拔钢丝(只要在空心板生产中,断板时可做到),搭空心板的梁做成“花篮”式梁或“十字形”式梁,这样空心板对头间距可加大至150mm ~ 200mm,即增加了空心板搭在梁上的长度,又可采取技术措施将两空心板端头露出的钢丝连接在一起,而后再将两板端头补浇混凝土。采取这样的构造措施,它的抗脱落能力就能同现浇板一样。

承载空心板的梁宜设计成花篮式或“十字”形梁,以花篮梁为例。假如梁底截面宽250mm,花篮“沿”处即可达450mm ~ 500mm 宽,这样空心板可搭在梁上长度150mm,梁中间可留出200mm 后浇缝(花篮梁上部“篮梁”),空心板端保留100mm 一段钢丝锚入梁内(能连在一起更佳)。另外,空心板搭在梁上的长度也相应加长。这几项措施可防止空心板脱落,保证整体刚度。

要特别说明的是花篮梁要改变传统的配筋方案,即箍筋既要做一个按梁底宽正梯形,还要做一个反梯形箍筋,合理布置。花篮“沿”边处的纵向受力筋直径要加大,以增强梁抵抗垂直于梁纵轴线方向的地震水平作用的能力。

2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相结合抗震结构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浅析

既要提高结构的安全度(抗震能力),又要努力减少建造投资,这是一对矛盾。任何一个抗震结构设计方案总要考虑它的经济性;考虑国家财力物力的承受水平。

本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筏式基础,且设置在地表面,与其他结构形式的基础比较,不会增加建造投资,或增加很少,考虑整体筏式基础方案是将房屋拟作一艘浮在水面上的船只。地震力作用的地面拟作风力作用的水面。此方案可近似按房屋基础在地面下无构件受地震作用影响考虑,而且,房屋的荷载(含基础荷载)对地基单位面积的压应力要比采用条形基础、框架独立柱基础的房屋减少约50% ~ 60%(粗略测算),条形基础、柱基础就整体房屋平面而言,形成了对地基局部的集中压应力,而整体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则形成对房屋地基整体平面匀布压应力。我们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可知,整体板式基础房屋受地震组合作用力(竖向作用、水平作用)的影响就会小很多,所以整体板式基础抗震能力强,安全性高。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梁柱截面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截面基本相同,内墙墙、梁联合承重的部位梁截面可小于传统框架梁截面。所以也不会增加建造投资或增加很少。

本方案采用异形柱截面可按房屋纵、横轴方向抵抗地震作用产生的侧向力的差异,灵活设计柱的截面,如在房屋的横轴方向抵抗侧力较弱,就应将柱截面加大,而房屋的纵轴方向抵抗侧力的能力较强,从经济性考虑,可将柱截面适当减小,达到了既保证结构安全又经济的设计目的。同时房屋内观感与方形柱比较也很好(方形柱多在室内露出两个角,不但影响观感,还要增加室内装修工序的费用和工时)。

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本方案主张增加墙的厚度(如护墙采用490mm 厚,且用多孔砖砌筑),要增加建造投资,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设计方案中,护墙多采用400mm 厚空心砌块。虽然节省了砌体材料,但抗震能力却很差。护墙虽然增加到490mm 厚,但大大增强了房屋抵抗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力,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因本方案采用先砌墙后浇柱梁的施工工序方案,能可靠保证护墙和内隔墙不会在地震作用下,从框架中“甩出”,致使整个房屋结构破坏直至倒塌。即充分考虑了“墙梁柱联合作用”,保证了房屋抗震能力,而且护墙厚度增加,在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房屋的节能保温性能。砌体材料增加的投资,可从房屋逐年累积节能的费用中得到补偿。若干年后,本方案的建造投资就会与传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建造投资持平,甚至会大大低于传统框架结构的建造投资。

内墙厚度增加,虽然增加了建造投资,但提高了内墙抗压抗剪强度,提高了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相应地梁截面高度可缩小(介于圈梁和承重梁之间),实现墙梁联合承重。而且内墙厚度增加,能提高隔音性能,改善了使用功能。如果用价值工程分析的方法来评价,本方案的价值就会大大高于传统框架结构方案。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施工;建筑质量;管理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可控因素很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例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建成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可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对房屋建筑施工每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以求优质工程。

二、房屋建筑质量管理在施工中技术措施

(1)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基坑土质是否与勘探一致,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安全合理;基坑排水是否通畅;深基坑支护措施必须考虑当边坡或挡墙处有汽车行走时,要另有安全防范措施;深基坑顶部要有观测点,控制坡顶位移;桩基与基础完成后,按规定进行复测标高轴线,如需要移交上部施工单位时要办理交接手续,各方签证。深基坑要及时检查支护结构位移状态,及时做好基坑排水确保基坑稳定,大体积浇灌混凝土时严加控制体内温度变化,施工单位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预留好上部结构的连接插筋,复查插筋、底部锚固钢筋的位置、直径、数量等。(2)梁板柱工程。第一,模板。应逐层复查轴线位置、标高、梁、板、柱断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模板的拼制缝隙是否严密,封堵措施是否得当,支顶是否牢靠;支撑底部受力是否均匀;模板变形后未经修理不得使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内侧冲水清洗,清除模内垃圾,严格规定拆模时间。特别是悬挑结构的拆模时问,一般梁板结构可以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时注意保护好棱角,防止缺棱少角。第二,钢筋。应对进场钢筋要查验合格证,严格见证取样制度。不准使用不合格钢筋。钢筋绑扎后要及时查验钢筋规格数量、位置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焊接点,要按照图纸校核,做好钢筋隐蔽记录,混凝土浇灌前仔细检查垫块、马凳是否垫好,遗漏应补充到位。在板筋上行走应搭设人行跳板;重点检查钢筋骨架十字接头、端部接头的钢筋锚固长度,钢筋间距能否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要确保梁柱的钢箍弯钩135度,梁柱钢箍抗震间距要符合设计或规范的规定。第三,混凝土。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对商品混凝土要随运输距离远近及泵送楼层高度进行调整。根据不同情况,管理人员要及时调整搅拌时间,严格控制外加剂,灌注混凝土前要再一次重点核实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对漏放垫块、踩筋偏位、扎丝脱扣等要及时整改;倾倒混凝土落差过大时要采取措施,可用尼龙袋缓冲,落差超过3m时,要设下料串筒,避免混凝土离析。控制好振捣间距,振捣必须确保表面出浆在钢筋密集处应改用人工插钎振捣或采用带刀片的振动棒振捣,停振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超过时必须留施工缝。当气温>25℃时,停振时问不能超过2h~3h,在施工缝处灌注混凝土,必须先将原有混凝土表面凿毛,清洗干净后,才能继续浇灌。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要防止过早拆模,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再拆,拆模后要对混凝土及时洒水养护不少于7d。(3)砌体工程。由于要保护耕地、节约能源、防止污垢,现时很多地区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禁用红砖,改用硅酸盐加气混凝土轻质墙体或灰砂砖、粉煤灰砖硅酸盐加气混凝土轻质墙体、多孑L砖、煤渣砖等。由于砌块供应紧张,蒸养完毕立即运到工地,施工存放期未到1个月,砌块散热收缩不够,且只砌筑时才浇水;湿润不够,收缩率大,使用后砌体易收缩,导致墙体开裂;砌块表面疏松,收缩大,砌体灰缝不密实,山墙接缝多,形成空头缝,雨水易于浸入;留槎不规范,很多管理人员误认为纵横墙交接处已有拉结筋,施工时为图方便,连直槎都没有就直接砌筑。砌筑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砖,砌块在砌筑前3天要求浇水湿透,砌墙时要对好灰缝按序错开排列,留出门窗位置防止任意砍砖;砌墙时铺灰不宜过长,严禁使用隔日砂浆,严格控制砂浆配合比;砌筑时要保证砂浆饱满,及时刮缝,对砌块的组砌情况随时检查,及时纠正错排错放,按设计要求留槎并埋设拉结筋。隔墙顶部应用立砖斜砌挤紧,顶部严禁砌片砖,砌体灰缝一定要横平竖直。垂直缝要灌浆或挤浆砌在局部承压处,如端支承处宜用混凝土垫块或小砖砌,确保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符合验收规范。保护砌块,减少棱角碰伤损坏。

此外,也要加强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

参考文献

[1]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05(5)

[2]赵健,孙振忠.谈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建筑与预算.2001(2)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5

【关键字】多层砖混结构;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砖砌墙体,所以砖和砂浆的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

由于砖是最小的标准化构件,对施工场地和施工技术要求低,可砌成各种形状的墙体,各地都可生产。它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可节省水泥、钢材和木材,不需模板。造价较低。施工工艺与施工设备简单。砖的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要优干混凝土和其他墙体材料,因而砖混结构在低层住宅建设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2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2.1 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倾斜、甚至倒姗

2.1.1 原因分析

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地,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基土,其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透水性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不少为软弱土和不良土,主要包括:冲填土、软粘土、泥炭土、膨胀土、杂填土、饱和粉细砂、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岩溶洞土等,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不良地基,而砖混结构房屋具有层数低、跨度小的特点,为了节省和时间,房屋的地基基础往往采用天然基础或对地基进行浅层处理后便进行基础施工,当房屋建成使用时,地基土在承受荷载后会产生变形。当出现房屋荷载分布严重不均、地下水位变动频繁、地震、机器以及车辆的振动、波浪作用和爆破等动力荷载影响的情况时加剧,使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倾斜,严重的会倒塌。

2.1.2 防治措施

(1)减少基底附加应力:采用轻质材料、轻型结构,以减轻自重;扩大基础底面积,减小基底附加压力;选用有一定厚度的、地基容许承载力较高的均质土层作为基础持力层。

(2)选用恰当的基础方案。加强基础刚度,选用条形基础,必要时采用片筏基础;基础埋深宜埋置在相近标高的地基土层上;按照变形控制原则调整基础的型式、大小和埋置深度。

(3)控制荷载分布和加荷速率。合理布置建筑物平面或使荷载均匀分布;对于使用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宜避免荷载局部集中。

(4)做好施工质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制定施工方案,要让施工人员了解如何施工,掌握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要对地基土的施工质量和处理效果进行科学检验,达到要求,方能下步施工。

2.2 地面局部沉陷或空鼓开裂

2.2.1 原因分析

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按规范规定对地基土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地下管道埋设不合理,在浇筑地面时,混凝土厚度不均匀且较难振捣密实,因此,当地面承受较大不均匀荷载或地下水发生变化时,地基上逐步密实而造成沉降不均匀现象,容易使地面局部沉陷或空鼓开裂。

2.2.2 防治措施

(1)把地基土按规范分层夯实,如果是软弱土或不良土要进行地基土处理。

(2)地下管道埋深宜合理,不应过浅或过深。

2.3 房屋建好后砖砌体和构造柱之间容易出现垂直的裂缝

2.3.1 原因分析

由于施工人员贪图方便,施工工序倒置,往往先捣好构造柱,然后砌砖墙,在构造柱施工中,由于疏忽或其它原因,经常出现不设置构造柱拉结筋或拉结筋位置设置错误的现象,造成墙体和构造柱之间形成垂直裂缝,影响房屋美观及正常使用。

2.3.2 防治措施

(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2)制定严格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各工种施工完毕要进行质量检查,检查方法可采用巡视检查、交接检查、互相检查。

2.4 现浇混凝土天面板开裂。渗漏现象

2.4.1 原因分析

在通常情况下,现浇楼板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地震作用、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材料因素、温差收缩作用、施工不当、设计承载力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而砖混结构房屋现浇混凝土天面板产生裂缝的主因:

(1)地基不均匀沉降影响。由于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承重墙变形产生的应力作用。

(2)施工不当。在浇筑混凝土时,没有用垫块和钢筋座将钢筋固定在规定的地方,由于施工人员踩踏且护筋不力,从而使板底筋和负筋保护层过厚,降低了结构板的承载力。

2.4.2 防治措施

(1)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使基础建设得更加牢固,可靠。

(2)要合理设置圈梁,减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3)要采用垫块和钢筋座将板筋固定在合理的位置。

(4)要合理设置天面隔热层。

3 多层砖砌结构房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应用规范

要保证砖砌体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严格地按“规范” 的要求施工。如“规范”中对于临时间断留搓方法、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水平灰缝的控制都有明确要求,但有些施工人员并不掌握和了解“规范”;有些队伍施工中出现先砌外墙、后砌内横墙、再砌内纵墙的“三步”砌筑法,就是没有真正掌握“规范”要领。因此要组织广大基层施工人员学习。规范,使他们能够熟悉“规范”,并准确地应用。

3.2 严格控制进场材料质量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配制砂浆的各种原材料质量、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3 改进操作工艺,采用合适的砌筑方法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很大程度是取决于砌筑方法,从目前的施工情况来看,采用“三一” 砌砖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当,一般是能使砂浆饱满度达到80%以上,而且竖缝也能挤进砂浆。能够较好地控制水平灰缝的饱满度。

3.4 坚持和发扬传统的施工工艺

多年来砌体施工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设置皮数杆,随时吊靠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37cm砖墙两面挂线,当天搅拌砂浆当天用完,干砖不上墙等。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传统工艺对于水平灰缝厚度、墙面的平整度、垂直度等指标可以有效的控制,应该继续采用。

3.5 加强施工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检查

检查砌体使用的砖是否符合要求,砂浆是否经过试配和按配比配合 砌体临时间断处是否衔接牢固,构造柱是否有夹层与断柱情况,是否与砌体衔接牢固;组砌形式是否有严重缺陷(如包心砌筑砖柱)。对地震设防区的砖砌体更要严格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对砌筑质量差、不能保证砌体整体性与稳定性的,一定要进行处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砖混结构房屋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建设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政府的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为了保证砖混结构房屋建设的质量,政府应加强管理工作。加大房屋建设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在房屋建设的质量意识。加强基层房屋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对工程施工、验收等环节进行监管,把好工程质量。严肃查处房屋建设的违法行为,保证房屋依法建设。

参考文献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砖混结构建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

引 言

我国房屋主体建筑大多都是砖混结构,在砖混结构房屋的建设中,砖体砌筑的施工量很大,而且又为承重结构,因质量控制不严格导致施工质量低劣是造成目前大部分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所以加强对砖砌体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必要。

1 砖混结构砌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砖浇水湿润程度不够

砖浇水湿润程度不够是转换结构砌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砖在砌筑前浇水湿润是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应提前1d对砖浇水湿透,不应在使用时临时浇水。干砖严禁上墙。砖浇湿后,灰缝中砂浆的水分不会很快被砖吸收,从而使砂浆强度正常地增长,并且增强了砖与砂浆间的粘结,还能使砂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便于操作,有利于保证砌体的砂浆密实饱满。对砖的含水率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而且还要规范浇水的方法。砖浇水湿润后的理想含水量为饱和含水率的2/3,约10~15%。在工地检查中,以将砖砍断,其断面四周的饮水深度达到10~20mm即可。

1.2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失控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失控对于砖混结构砌体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与砌体的抗压强度是紧密相关的。水平灰缝厚度越大,砂浆的横向变形也越大,从而增大了砖的附加拉应力,使砌体的抗压强度降低。多年来在砌体施工时多采用三一砌砖法,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当,一般是能使砂浆饱满度达到80%,而且砂浆也能挤进竖缝。但如果采用先铺砂浆再摆砖的铺灰摆砖法,有的会铺很长,由于砂浆中砖吸走水分,铺的砂浆就会失去它的可塑性,使得砂浆饱满度达不到标准规定值的要求。

1.3 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砖砌建筑的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会使砖部容易受压弯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建筑的抗压能力。《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对砖砌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进行的限制,规定饱满度不应该低于80%,对规定加强对建筑的水平灰缝砂浆的饱和度进行检验,将其作为主要检验环节。水平灰缝砂浆的饱和度在一定条件下手砌筑方法的影响,我国北方在砌筑上一般都是采用“三个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度就会使得水平灰缝砂浆达到饱和度范围之内。在我国南方一般砌筑办法选择先铺灰在铺砖,在这个过程中砂浆中的水分容易被砖吸收,使得砂浆的饱和度降低,这样水平灰缝砂浆的饱和度就很难达到标准水平。

1.4 砖砌体接处处理不达标

砖混结构的建筑,在墙体建设时纵向和横向墙体同时进行可以使得接处牢固。但是有时在接处时要进行中断,但是中断是有一定要求的“砌体临时间断处地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对不能砌筑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该砌成斜搓”这些规定对墙体在碱性临时间断时可以实现墙体的牢固。砖砌建筑的接处点牢固程度影响整体建筑的牢固性能,这种影响在一定情况下是隐性的,但是当建筑受到重大外力作用时会毁灭,因此为了砖混结构的建筑物的抗压能力的提高,在纵横接处地墙体要做到质量过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抗压能力的提高。

1.5 组砖方式错误

砖体在进行组砖方式时是有一定规定的,比如墙体适合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者三顺一丁的方式,砖柱不适用包心砌法。组砖方式以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的外形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在组砖方式上没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导致建筑的承载力下降,造成了建筑倒塌现象。

1.6 对砖和砂浆的不重视

影响砖砌强度的因素包括砖和砂浆的质量,当这两者之间的任意一个强度降低一级就会使砖体强度降低最少15%,如果两者的强度都降低则会更大的影响砌体的强度。施工队伍在施工之前没有对砖和砂浆进行检查,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对二者的配比进行相关的研究,这些都会降低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压水平,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异军突起,人们对建筑行业的安全越来越高,砖混结构的房屋建设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在砖混结构的房屋建设中曾发生过多起房屋倒塌事件,上文对我国砖混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那么如何在砖混结构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呢?

2 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要组织基层施工人员学“规范”

首先,领导人应该重视起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施工质量意识,有些基层施工人员并不掌握和了解“规范”,以致有时片面或错误地理解。如“规范”对砌体施工首先要求是同时砌筑,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临时间断时,就应砌成斜槎。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才可留直槎。不少基层施工人员却片面地认为“规范”是允许留直槎的,致使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也不砌成斜槎,更谈不上同时砌筑了。一些地区先左外墙、后砌内横墙、再砌内纵墙的“三步”砌筑法,就是没有真正掌握“规范”要领。因此要组织广大基层施工人员学习“规范”,使他们能够熟悉“规范”,并准确地应用到施工中。

2.2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要点

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应该注意施工中的重点问题,要提高工程质量,从上到下都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应该切实做到: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不准施工;留槎、接槎不符合要求不准施工;组砌形式错误不准施工;无出厂合格证和按规定复试的原材料不准使用;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失控不准施工;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砖,应边角整齐、色泽均匀;无季节性施工措施不准施工。对于因客观条件限制留斜槎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制定保证质量措施后,留直(阳)槎施工,决不能因怕麻烦、图省事,没有原则的将留斜槎改为留直(阳)槎,并保证按照规定加设锚拉钢筋。注意,不论任何种情况,都不准留阴槎。由于留直(阳)槎的后续施工是塞填砌筑,为保证连接处砌体施工质量,还必须做到:阳直槎的皮数杆控制与后砌墙体的皮数杆控制必须建立在同一控制“50”线上,避免出现后砌砌体施工后出现的水平灰缝不平整,导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应力造成的破坏,搭接长度不够在极限使用状态下的破坏。后塞砌筑施工时,要把接茬处的浮浆处理干净,用水湿润;砌筑施工时,要按照已设皮数杆的要求,保证砂浆饱满,嵌砖平实;保证灰缝均匀密实。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结钢筋,并保证钢筋的数量、直径、长度满足设计规定。

2.3 加强建立施工人员的砖混结构知识体系

施工人员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质量的高低,砖砌工程在建设时要根据规定行事,但是有些施工人员对这些规定却不甚了解,这样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建立施工人员的砖混结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比如在文章中提到的在砌体中要求横体和竖体进行同时砌筑,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要采取临时间断的情况,这样就应该砌成斜搓。但是很多施工人员认为是可以留直搓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建立施工人员的砖混结构知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

2.4 改进操作技术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在北方采用的“三一”砌砖法相对于南方的砌砖法取得的效果要好,因此南方要在对北京砌筑法的借鉴基础上改进自身砌筑法存在的不足,改进砌砖技术,要求改进操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抗压能力

2.5 实现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在这些年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都为砖混结构房屋建设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在新时期要对砖混结构的房屋建设提出新的建设方法,但是传统的操作经验也是不能丢弃的,只有将传统经验和创新方法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砖混结构建筑物的快速发展。

2.6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对待砖混结构的房屋建设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砖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对砂浆进行检验,检验是否按照比例配比,同时还有检查砌体临时间断处是否牢固,组砌的方式是否科学,对这些环节的检查有利于提高施工单位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砌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7 把砌筑质量作为砖混结构房屋的主要内容

随着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砖混结构房屋建设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但是房屋建筑中质量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房屋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质量不好的房子人们是愿意人住的。因此要把砌筑质量作为房屋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在墙体材料,设计方案,砌体临时间断的处理等环节提高砖筑的质量,尽可能的消灭掉威胁房屋安全的因素。

3 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砖混结构的房屋建设事故频发,这些都对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使得人们对房屋建设的施工单位丧失信心,房屋建设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房屋安全是人们的最大追求。但是由于我国砖混结构的房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导致我国房屋建设中威胁安全的杀手一直存在。本文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房屋建设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安定,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筑行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行业,砖混结构的房屋建设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房屋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改善也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张磊.砖混结构建筑的砌体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7

【关键词】砌体结构房;抗震;措施

澳大利亚科学家Tom Chalko博士发现,如今的地震活跃程度是20年前的五倍之多。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库中记录的1973年-2007年间超过386000次地震的分析证明了,自1990年以来地球上全球每年地震能量的增长非常迅速。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房屋的结构设计及抗震性能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区旧有砌体结构房屋值得特别关注。为保证城区旧有砌体房屋在地震中不被破坏,保障居民住用安全,需要对经过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旧有房屋进行有效的抗震加固。加固时需遵循规定的方法和程序。

一、抗震加固程序

抗震加固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评、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未经鉴定的房屋,不得做加固设计,没有设计或设计未经审查批准的工程不得施工;施工未完成或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不得验收。

1.抗震鉴定

抗震鉴定就是按照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对城区旧有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经鉴定不合格的工程,提出抗震加固计划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经批准后,列年度加固计划。

2.抗震加固设计

列入年度计划的加固工程,加固前必须进行加固设计。设计文件包括:技术说明书、施工图、计算书和工程概算等。

3.设计审批

所有抗震加固设计方案和概算都要经加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批。审批内容包括:是否符合鉴定标准和工程实际,设计数据是否准确,方案是否合理和便于施工,设计文件是否齐全等。

4.工程施工

施工单位必须有施工执照,必须按图施工,并严格遵守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要做好施工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要保护施工 ,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

5.工程验收

所有完成抗震加固的工程,都要认真验收。正式的工程验收具有的条件是:工程所属单位已同施工单位进行了初步施工验收;设计、施工等资料齐全;初步施工验收时所提出问题已作了处理。

二、抗震加固措施

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一般由具有设计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时应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加固 ,使其受力明确、施工方便、经济适用,常见措施如下:

1.增强房屋整体性加固

(1)多层砖房外加圈梁及钢拉杆

采用外加圈梁加固多层砖房,以提高其整体性。一般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加固圈梁应靠近楼盖设置,并应在同一水平标高交圈闭合。内墙圈梁可采用钢拉杆代替,钢拉杆设置的间距应适当加密,且应贯通房屋的全部宽度,须设在横墙处,同时应锚固在纵墙上。横墙承重的房屋,除顶层必须每开间设钢拉杆外,7度区的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10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房屋,8度区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2.5的三层及三层以上的房屋及9度区房屋,其楼层每开间设钢拉杆。其他情况下,房屋楼层钢拉杆宜每层隔开交错设置,或各层每开间设置。纵墙承重和纵、横墙处可不设。一般宜每层每开间设置钢拉杆。多层砖房的每道内纵墙均应用钢拉杆与外山墙拉结。

钢拉杆与墙体或圈梁的联结,可在外墙上或圈梁内通过钢垫板用螺帽拧紧。当拉杆较长时,宜在中段用花篮螺丝作为系紧装置,将拉杆拧紧。外加钢筋混凝土圈梁与砖墙的联结方式有砂浆锚筋、普通锚栓和胀管螺栓等。

(2)楼盖、屋盖加刚性面层

在多开间设置横墙房屋中,当楼、屋盖采用装配式钢筋的混凝土梁板,而其整体性特别差时,可在楼、屋盖上做30~40mm厚的钢筋网水泥或细石混凝土面层,使其成为整体装配式楼、屋盖,对单开间或间设置的横墙房屋,为减少结构自重增加对结构抗震不利的影响,一般可做20mm的面层即可。

(3)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当房屋总高度超过规定的限值较多和楼梯间在房屋的尽端时,除按要求增设圈梁外,还需在外墙的阳角处每隔4~8m内外墙交接处的外侧以及房屋尽端楼梯间两侧横墙的外侧,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及墙联结在一起,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在屋盖及每层楼盖处,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横墙应设在钢拉杆,且外墙应设圈梁。如原房屋已有圈梁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时,则应处可不再增设钢拉杆或圈梁,但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原圈梁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应有可靠拉结。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宜在每层1/3及2/3高位置处根据砖横墙的类别选用钢筋或压浆锚杆与横墙拉结。

2.砖柱的加固

(1)多层的砖柱抗震加固

可采用钢筋网水泥浆套层,钢筋混凝土套层及四角包角钢等方法来提高其强度和延性。钢筋网水泥砂浆套层和钢筋混凝土套层一般都采用直径为φ8~φ10的竖向钢筋,间距为100~200mm,箍筋直径采用φ6mm,间距小于或等于150mm,钢筋网水泥砂浆套层厚度为30mm,强度等级为M5~M10的砂浆,钢筋混凝土套层厚度为60~100mm,强度等级为C15细石混凝土。

(2)出屋面女儿强加固

当女儿墙高度超过抗震设防要求,而建筑要求不能拆时,可将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延伸压顶;在两根构造柱之间的女儿墙上适当位置,拆除部分女儿墙外加钢筋混凝土小立柱;最后在女儿墙顶部加做钢筋混凝土压顶,并与构造柱和小立柱整体浇注,提高女儿墙的整体性。

3.墙体加固

(1)增设抗震墙

当多层砖房因横墙间距过大或刚性多层砖房墙体抗震强度不足时,可以增设抗震墙使其满足要求。新增设抗震墙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或配筋砖砌体。为使新增设抗震墙起到良好的抗震作用,施工新增设的墙体上下要与楼板或梁顶紧,保障能够传递剪力,两端要与墙或柱进行拉结。在刚性地面上后砌砖墙时,如承载力不足需重做基础或加固基础。

(2)压力灌浆加固

压力灌浆加固适用于以剪切为主、墙体厚度不小于240mm、砌筑砂浆等级不大于M2.5的实心砖墙。根据砖墙实际抗震能力和要求,还可与砂浆面层或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联合加固墙体。灌浆加固前,应首先用水泥砂浆抹严墙面漏浆的孔洞与缝隙。清水砖墙勾缝不牢时,应将松动部位清理,然后进行勾缝封闭。水泥墙面空鼓处,应铲除并以抹面封闭,然后自下而上顺序进行灌浆。

三、结论

城区旧有砌体结构房屋加固应根据房屋抗震鉴定情况进行处理,处理时应特别注意受力部位。抗震加固时尽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同时,兼顾结构的安全、使用、耐久和美观。

参考文献:

[1] 万墨林,韩继云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陈华冠,刘锐.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设计方法探讨[J].华南地震,2003(01)

[3] 方岚.旧楼工程改造加固处理技术.建筑设计.2005.05

[4]季直仓,卓昌志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分析与加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潘治才.浅谈房屋工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J].科技风,2010(20)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8

村镇建设中民用建筑以砖砌体作为承重结构的占90%以上,而农房更是占99%以上.农房基本上不会采用框架结构,所以砌体结构是农房建设中抗震设防的主体。同时砌体结构在历次地震中的震害又是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砖砌体是一种脆性构件,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如果在多层砌体结构的设计中再过度追求大开间、大洞口、大悬挑,甚至通窗效果等,必将大大削弱房屋的抗震能力。

目前农房建设中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意识问题。村镇建设的抗灾意识淡薄,未列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认为地震预防不预防无关紧要,甚至有些人认为,嘉兴地区地震预防了这么多年,至今未震,认为将来地震不可能发生,在村镇建设中防灾工作存有麻痹思想,对抗震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村民自建房大多不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施工,抗震措施不合理.任意加大圈梁构造柱配筋。

超限问题。农房建设过程中,房屋高度或层高超高时有发生,尤其是底层为门市的砌体结构,高度超过限值近1m。结构体系不明确。在“综合楼”砌体结构中,底层或顶层有采用“混杂”结构体系的.即为满足部分大空间需要,在底层或顶层局部采用钢筋砼内框架结构。底层商铺的层高较高,商铺以上为承重纵横墙较密的住宅,易形成“上刚下柔”的结构体系。如果抗震的第一道防线砌体抗震墙出现裂缝,甚至滑移、错位.使得框架承担的地震剪力加大,框架梁与其上部的墙体的墙梁组合作用,引起梁刚度增大,再加上由于上部结构在过渡层楼板处产生的倾覆力矩所带来的附加拉、压应力也全部由框架承担,使得底层框架破坏发生在框架柱上下端或梁柱节点上。

有的仅将构造柱和圈梁局部加大,当作框架结构。农房为追求大主屋.布置大开间和大洞口,有的大洞口墙间宽仅有240mm,部分“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时,有的不采取加强措施如大洞口两侧未设构造柱,有的采用增大截面及配筋的构造柱替代砖墙肢;农房布置平面复杂,纵或横墙沿平面布置多数不能贯通,或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不连续等等。

楼梯间区域较其他部位相比,整体刚度较差,楼梯间墙体的高度不同于普通楼层,此区域变形与楼层不一致,造成楼梯间墙体严重开裂甚至倒塌。在地震中,楼梯会承受一定地震产生的拉力和压力,当地震强度较大时,当板只考虑配置受弯钢筋而配筋不足时,就出现了受拉屈服或拉断,受压时出现压弯破坏的情况。

出屋面建筑。屋顶出屋面构件由于鞭梢效应,在地震中也易破坏,对于屋顶笨重的构件尤为严重。

施工原因。一个工程的抗震设计再好,倘若施工质量存在重大问题和隐患,施工质量没有保证,也无法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多层砌体结构可通过设计达到下列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房屋可“小震不坏”;满足结构体系、平立面布置等要求,房屋可符合“中震可修”;满足房屋高度和层数及构造柱和圈粱和抗震措施等要求,房屋可做到“大震不倒”。围绕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确保农房建设抗震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宣传和普及抗震防灾知识。提高农民抗震防灾意识

首先,应加强各级行政主管领导对村镇抗震防灾意识,其次应将农房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提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村镇建设农房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加强管理使农房建设的抗震设防工作逐步转入管理规范化轨道。

其次,住宅抗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农民不懂得如何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尤其是农民没有意识到地震灾害对他们的危险性。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抗震防灾意识淡薄。所以应在广大农民中宣传和普及抗震设防的基本常识,提高农民的抗震防灾意识,使他们在农房建设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采用好的结构形式,花少量的钱使新建房屋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只有农民懂得了抗震设防的利害关系,才能自觉维护和支持抗震设防工作。

二、加强农房建设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房抗震能力

1、加强构造柱和圈梁等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措施是保障多层砌体结构“大震不倒”的关键。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内容较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部分。

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对横墙较多的多层砌体结构,应多设置构造柱;在每层均应设置圈梁。

构件间的连接。多层砌体结构各构件间的抗震构造连接是多层砌体结构抗震的关键。抗震构造连接的部位较多,重要部位的连接措施主要有下列几项:a.构造柱与楼、屋盖连接;b.构造柱与砖墙连接;c.墙与墙的连接;d屋顶间的连接;e.后砌体的连接;f.构造柱底端连接;g.臂构件的连接,主要包括女儿墙的稳定措施和悬挑构件。

2、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多层砌体结构在地震中与水平地震作用平行的墙体是承受地震作用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从以往的地震调查资料显示。承重横墙的破坏主要为剪切破坏,且一般是底层比上层严重。纵墙的破坏往往是因为横墙间距过大或者楼(屋)盖刚度较差而使平面外受弯受剪.在窗口上下截面处出现水平裂缝。建筑物墙角的破坏也是很常见的.主要是因为应力集中和地震的扭转作用造成的。

楼梯间的破坏一般比较严重,原因是楼梯间没有一般房间的楼盖形成空间的盒子结构,致使空间刚度较差,因此墙体布置应满足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径。纵横向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应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造成薄弱部位,产生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平、立面布置房屋纵、横承重墙体在平面上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平面形状应力求规则

纵、横墙沿平面布置不能对齐的墙体较少;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力求规则,结构的竖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纵、横承重墙体沿竖向布置上下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竖向抗侧力结构的截面和材料强度等级自下而上宜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构件的承载力突变。

房屋的顶层不宜设置大会议室、舞厅等空旷大房间,房屋的底层不宜设铺面等通长开大门洞。当确需设置时,应采取弥补薄弱部位的加强型措施或进行专门研究。值得指出的是,近几年在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较普遍存在为了客厅开大门洞,不惜牺牲门间墙宽

度的现象。这是个对局部尺寸认识不足的概念设计问题,一是认为部分不满足局部尺寸要求关系不大;二是认为只要用扩大了的构造柱替代门间墙就没有问题了,在设计中将构造柱当作“灵丹妙药”到处使用。应当明白,砖砌体和砼的变形模量差别很大,虽然砖砌体与构造柱和圈粱可以协同工作。增加房屋的延性,但是它们不能同时段进入工作状态,在“中震”阶段的抗震承载力主要由砖砌体承担。因此,砌体结构中过多配置砼的构件,其作用的发挥是有限的。

建筑立面应避免头重脚轻,房屋重心尽可能降低,避免采用错落的立面,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同时应控制好结构竖向强度和刚度的均匀。

4、合理提高砂浆强度及适当增加墙体面积

历次震害表明。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与墙体面积大小及砂浆强度等级高低成正比,提高墙体面积、砂浆强度等级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减轻震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中,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较小,容易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而底部一、二两特别是第一层的地震作用力较大,是薄弱层,往往不容易满足要求但若改变部分墙体的承载面积或适当提高砂浆的强度等级,如将部分240mm宽的承重墙改为360mm宽的墙,或将砂浆强度等级由M5体高到MlO,则在抗震结果中显示满足抗震要求。可见在进行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时,适当增加底部1-2层墙体面积或提高砂浆强度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5、水平钢筋的合理设置

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墙段的抗震性能,减少脆性,增加延性,增强砖混房屋的抗震性能。

6、设置必要的防震缝

防震缝可以将不规则的建筑物分割成几个规则的结构单元.每个单元在地震作用下受力明确、合理,不宜产生扭转或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有利于抗震。

三、加强农房施工管理,提高农房施工质量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面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的行径。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包法;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房屋的地面局部沉陷或空鼓开裂、层面和厨房卫生间的渗漏和墙面产生空鼓和裂缝。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屋的使用性能,对于抗震性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必须在施工中进行预防和科学的消除,保证房屋的质量。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优化,不仅克服和解决了施工中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优化房屋的结构和内外部造型。因此,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材料等行业的进步。

1.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主要的因素。其次还包括了: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具体表现为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此外,气温的降低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当所有的拉应力集合起来,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底板混凝土采用掺UEA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12%)和缓凝型高效减水剂的双掺补偿收缩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要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优选混凝土配合比,适当控制水灰比,减少用水量。混凝土配合比应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合理划分混凝土浇筑段,底板表面混凝土在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待混凝土收水沉实后,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表面,闭合表面干缩裂缝;采取内降外保方案,综合控温在板内埋设两层冷却水管,进一步削减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峰值,同时在板的外部利用密闭空间和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并加强保湿措施;加强温度监测,辅以应变观测。使用先进的混凝土温度实时自动监测技术,对该混凝土厚板进行温度测点,同步进行局部区域的混凝土应变观测。

2.房屋防渗技术。因墙体裂缝、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裂缝引起的房屋外墙渗漏、门窗渗漏、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饰面块材渗漏等现象,不但影响房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并给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及防渗漏施工工艺不到位造成的。

在施工前,应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按照《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0)规定,应选用抗压强度大于5MPa、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5mm/m、出釜后须保证有28d养护期的砌块;加气砼砌块施工时的含水率宜控制在小于15%(对粉煤灰加气砼砌块宜小于20%),以克服砌块自身收缩引起的裂缝;砌块进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堆放,并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合理布设构造柱、梁、墙体拉结筋等构造措施;施工前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将砖预先充分润湿;在砌筑过程中,不同干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砼砌块不应混砌,也不应与其他砌块混砌;施工中,框架结构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40m以内,砌筑至梁底约200mm左右处应静停7天,待砌体变形稳定后,再用同种材质的实心辅助小型砌块成60°~75°角挤紧顶牢;顶砖要按要求进行施工,必须充分紧实,勾缝密实;框架结构的柱边、梁底等交接部位,在施工时先要削除灰疙瘩,洗刷干净,随即用干硬1∶1水泥砂抹5mm厚,浆填嵌密实,以避免交接处产生裂缝而形成渗漏;在不同材质交接处的抹灰前,为增加抹灰层的拉结力,应在交接处附加l层宽度为400m的金属网;建筑施工时,为使拉结效果达到最佳,应保持金属网与结构面保持3mm~5mm的距离;外墙部位最下一皮砖应满刷专用的面剂以确保不渗漏。

3.房屋的节能技术。房屋建筑节能不仅保证房屋的基本功能,还能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是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地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

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太阳能一直是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最洁净、最丰富的能源,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中,太阳能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功能众多:在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由配备的蓄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将相关线路连接到相应的供电设施上,基本满足建筑物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量需求;太阳能技术的采暖和供热功能,能很好地满足建筑物日常供热需要;太阳能技术还可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节能利用等。太阳能的使用对于建筑物来说,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无污染、不消耗燃料、不受环境限制、维修维护简单、方便安装等特点,它是最适于建筑物节能环保的一项应用技术;高效保温墙体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来砌块作为建筑物的护墙,经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不仅减少了建筑资源的浪费,而且有利于环保,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材产品。新型建材的选用和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管理人员要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积极的推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科学的节能理念只有深入到建筑工程中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建筑施工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我们可以合理的安排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对于一些物资的浪费现象,可以很好地监控,对于人力安排的不合理现象,也可以积极的调整,有效地解决建筑施工中的窝工现象和机器空转现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允许一定程度的立体交叉作业,有效地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提高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率,积极地推动各项建筑资源的循环使用工作,从而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改进施工工艺,减少建材浪费。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都在不断地改进,并且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施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施工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效地节约了建筑能源。建筑施工工艺的改进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管理人员应重视施工工艺的改进,将其与工作效率和建材节能连接起来,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的创新,以及在施工中的规模化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通病,还能在保证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的基础上,节约资源和能源,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战宇.浅谈高层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J].科学之友,2010,(2).

房建工程砌体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桩基施工;周边农村自建房;影响;检测鉴定。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化建设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多、高层房屋、交通、水利、通信及电力设备等建设,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工程爆破等难免会给周边相邻房屋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一些民事纠纷和社会问题。因此,新建工程的施工对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检测鉴定已成为工程建设和房屋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技术。本文主要通过某工程的实践,介绍了桩基施工对周边相邻农村自建房影响的检测鉴定,主要包含方案、内容及结果,根据检测数据浅析原因及做出检测鉴定结论等。

1.工程概况

某农村自建房为三层砖混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70m2,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约建于1994年,无正规的设计、施工、监理,属“三无”工程。在距房屋约30m处建一设备塔,塔的基础采用4根冲孔灌注桩。第一次进场检测时,1#桩已施工完毕,准备对2#桩进行施工时,因1#桩施工过程中,村民发现自己的房子出现开裂现象,怀疑是受工地桩基施工的影响,并向相关部门投诉及到工地进行阻拦施工。为解决问题,了解工地桩基施工对该房屋是否存在影响,相关单位委托我单位进行检测鉴定。

2.检测方案、内容及结果

2.1检测鉴定方案及内容

①2#桩施工前,进行现场勘测,绘制该房屋的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图,检查基础形式、房屋的内在质量及基本构造,了解房屋与1#、2#桩之间的直线距离;对该房屋的现状及周边地面状况进行普查,记录各构件的开裂、损伤状况,围护结构构件的裂损状况,抽取部分典型的开裂构件进行裂缝分布状况描绘、裂缝长度量测及测读其中典型的裂缝宽度,且在测读处做好标记及防破坏措施,以便下次测读使用;量测房屋的倾斜状况,并在各测点上做好记号及防破坏措施,以便下次量测使用。

②2#桩施工后,对该房屋的现状及周边地面状况进行再次普查,检查是否出现新增开裂及损伤构件或原开裂构件上是否出现新增裂缝,对上次所抽取的典型开裂构件进行再次裂缝分布状况检查及裂缝长度量测、裂缝宽度测读,检查是否新增裂缝及裂缝长度、裂缝宽度的变化;再次量测房屋上次所测各测点的倾斜值,比较其变化。

2.2检测结果

该房屋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平面布置较为简单,房屋总高度为10.2m,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无钢筋砼地圈梁,上部结构一层采用240mm厚粘土实心砖墙承重,二、三层采用180mm厚粘土实心砖墙承重,东南阳台转角处采用独立砖柱共同承重,墙体为错缝搭砌,墙体砌筑砂浆为粘土混合砂浆,砂浆强度较低,楼、屋盖为现浇钢筋砼板,板底均有设置钢筋砼圈梁,房屋外墙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均未设置构造柱,部分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及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小于0.8m,屋面女儿墙及各层阳台栏板未设置构造柱及砼压顶。该房屋与1#桩的直线距离约24m,与2#桩的直线距离约32m。

2#桩施工前,通过对房屋现状的全面检查,发现部分墙体开裂,开裂的墙体主要分布在二、三层,其开裂分布形态主要有:纵横墙交接的位置出现脱裂现象,外墙与圈梁连接处出现水平裂缝,门窗间墙拉通裂缝及门窗洞口角部延伸性斜裂缝、外墙角部斜裂缝等,抽测其中较为典型的两堵圈梁底部水平开裂的墙体,其最大裂缝宽度测读值为1.79mm和1.94mm,抽测4堵其他开裂状况的墙体,其最大裂缝宽度测读值为1.18mm、0.94mm、1.23mm及1.37mm。部分楼板板面地砖出现起鼓现象。围护结构方面,屋面女儿墙及阳台栏板均出现开裂,部分窗框四周与墙体交接处出现脱裂及松动现象,房屋周边水泥地面存在开裂,散水部分砌筑材料松动。房屋倾斜量测情况,根据现场条件,布置12个测点量测房屋的倾斜状况,部分测点倾斜量测值超过规范限值,最大的顶点侧向位移值为62mm,倾斜率为1/164,且房屋整体往设备塔方向倾斜。

2#桩施工后,对房屋现状进行再次全面检查,发现部分墙体出现新增裂缝,且2#桩施工前所量测的裂缝长度有所延长,测读的裂缝宽度值有所增大,变化量为0.1mm~0.4mm,三层墙体裂缝宽度变化较为明显,特别是墙体与圈梁交接处的水平裂缝及门窗间墙拉通裂缝变化量较大。楼板方面,原楼面起鼓的地砖出现局部开裂或破碎。屋面女儿墙等各围护结构及房屋周边地面未见明显变化。房屋倾斜再次量测情况,所测12个测点再次量测值中,部分测点倾斜值比2#桩施工前的倾斜值有所变大,其变化量为2mm~5mm,其中最大的顶点侧向位移值为64mm,倾斜率为1/159,房屋整体往设备塔方向倾斜。

3.原因及结论

⑴房屋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无钢筋砼地圈梁,房屋外墙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均未设置构造柱,房屋整体稳定性较差,抗震能力较弱,上部承重结构存在独立砖柱共同承重的现象,结构传力不合理,砂浆强度较低,部分门窗间墙最小宽度及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距离小于0.8m,局部易损易倒塌部件及其连接尺寸不满足规范要求。检测结果表明,房屋本身存在内在质量较差及抗震性能较弱等问题。

⑵根据现场墙体裂缝分布状况、围护结构的开裂状况及房屋倾斜方向看,不排除因房屋不均匀沉降所导致的房屋开裂和倾斜,结合现场两次检测数据比较表明,在2#桩施工后,部分墙体出现新增裂缝,且原裂缝长度有所延长,测读的裂缝宽度值有所增大;原楼面起鼓的地砖出现局部开裂或破碎及部分测点的房屋倾斜值较2#桩施工前的倾斜值有所变大,房屋整体往设备塔方向倾斜,说明2#桩施工过程对该房屋裂损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房屋本身存在内在质量较差、抗震性能较弱及房屋老化等问题,承受变形影响的能力差,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比较容易产生裂损状况。根据2#桩施工前后的检测数据比较结果,设备塔冲孔桩施工时对地面的冲击所引起的震动,对房屋的开裂及倾斜等损伤具有一定的影响。

农村以往建成的房屋主要特点是没有统一规划,多数房屋为业主自行组织建设,属“三无”工程,加上建造经济条件限制,所建成的房屋往往存在结构布置较不合理,结构较为简单,房屋的质量及抗震性能较差等特点,再加上房屋老化,承受变形影响的能力差,在这种情况下,房屋受到一些外力作用时,比较容易出现开裂,倾斜等损伤状况。因此,在新工程建设落户农村及周边时,对于如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及工程爆破等会产生房屋震动及地下水位变化的施工项目,应尽量先对周边农村自建房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为新工程建设施工过程对其周边房屋的影响提供相关依据,避免从而引发的民事纠纷和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2] GB 50292-199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3] 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Copyright © 2002-2022 重庆圣佳斯商贸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3018172号  HTML地图 XML地图